3)第142章 一天天忙的_重生火红年代,我在山里当咸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米多。

  也就是130寸左右。

  特么这么好、这么大的一张蟒蛇皮算下来,却只能卖15块钱左右

  人一辈子能遇到几条这么大的蟒蛇?

  如此罕见的一条大蟒蛇皮,少说也能用来绷50把,音质出特别出色的二胡了吧?

  一把稍微好一点的二胡,最少也能卖20多块钱.靠,这工业品的利润和农副产品的价格之间,悬殊到底要不要这么大?

  反正听到供销社收购员的报价,韩晓康不再谈论卖蛇皮的事情,而是请收购站的工作人员,卖一些旧书籍给自己。

  收购站里面,每天形形色色的人,拿过来卖的旧书籍多的要命。

  尤其是这一阵子风声紧了之后,好多人不想留着那些和“四舅舅”沾任何一点点边的东西。

  以前稍微有点家底的商贾、传统老文人家庭,他们先是忙不迭的卖像什么佛经、道家典籍,什么《曾子治家》、什么《围炉夜话》之类的。

  尤其是《厚黑学》这本书,它的作者本来就是盐都人,像这些不健康的书籍,更是在广大群众自发重点销毁之列。

  发展到后来。

  不少知识分子也争先恐后,把他们家里的一些专业类的书籍都拿出来通通卖掉,只求个安心。

  韩晓康也不挑食。

  什么《木工基础》、《美术字入门》、《母猪产后护理》、《天朝传统农业技术探寻》、《阴阳电探究》(前清时期好多人把电流的正负极称作“阴电”、“阳电”)。

  包括和探矿有关的《沉淀环境的判别标志》、《沉淀岩石学》。

  和现代农业有关的专业类书籍,54年版的《农业基础知识》7本;55年版本的《怎样堆肥和施肥》

  反正这些书在收购站的仓库里堆积如山,正等待着装车运到纸浆厂去粉碎。

  在这个时期的收购站,他们确实是会往外卖这些二手书籍的。

  或许是源自于他们骨子里对知识的尊重?

  所以收购站在门市上,但凡有人愿意去买书,他们都是乐意提供帮助的。

  本来收购站收这些书籍的时候,是4分钱一斤。

  而那些有意向,到收购站里来,以废纸价格买走这些书籍的话,收购站的负责人会以5分钱一斤的价格往外卖。

  至于多出来那1分钱?

  这倒不是收购站门市,人家想挣这点差价,而是出于维护公家利益,所以多收了1分钱一斤的损耗。

  最终韩晓康花了7毛2分钱,买了沉甸甸的一堆书籍,然后背着背篓,转身出了收购站的门市。

  那位汉子见韩晓康出来,透过背篓上的窟窿,汉子看见那张蛇皮依旧还在,脸上不由露出狂喜之色:“小兄弟,我们再商量商量?”

  韩晓康不理他,而是直接朝着区公所大院走。

  一张蛇皮而已!

  卖出去、卖不出去,自己也不着急,家里也不等这点钱买米下锅。

  反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anding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