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五三章 三万字的上表_大明次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相当于每年发生的地震超过三次之多。尤其是明朝末期,地震频率最高,短短五十年共发生地震三百四十三次之多。平均概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六百八十六,相当于每年发生地震近七次之多。

  而这仅仅是地震,其他的灾祸更是数不胜数,大明朝276年发生了1001次天灾,也就是平均每年次一年四季天灾不断。

  受气候直接影响的“水灾”、“旱灾”、“雹灾”、“风灾”和“霜雪”,几乎占了明代天灾的一半,与“水灾”和“旱灾”相关的“瘟疫”和“蝗灾”又占去15。

  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气候问题,此时的明朝已经往小冰河时期变化了,要知道长期的寒冷气候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水。一些气候理论认为,地表温度如果下降3°,大气水分将减少20,造成严重的干旱。

  明朝的气温偏差还没有达到3°,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降水不规律,不仅旱情高发,水灾也同样严重。而且明朝的气温有较大的波动,有过明显的升降过程,这种气温变化趋势,在旱涝灾害的时间分布上有所体现。

  根据现代对古代的灾害研究,将古代的灾害给定了级:

  特大干旱:持续数月或跨季度干旱,或大范围严重干旱;

  特大雨涝:舟行树梢,平地水深数尺;

  特大黄河决溢:黄河改道,从决溢到堵口持续1个月以上,区域达数十县,受灾人口100万以上;

  长江特大洪水:范围包括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,持续时间长,平地水深数尺;

  特大淮河决溢:范围包括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,持续一月以上,平地水深数尺;

  从明朝的特大洪涝灾害整体情况可以看出,特大旱情要比雨涝、决溢等特大水灾多很多。特别是景泰到崇祯的141年间,特大干旱达到70次,是洪武到正统年间的5倍!严重的雨涝、决溢也远高于明朝前期。

  次生灾害严重

  旱涝灾害的频发会造成颗粒无收、流离失所,老百姓饥寒交迫。然而这只是灾害链的起始,它们往往会诱发更多的次生灾害。

  其一,避无可避的蝗灾。

  明代徐光启,视“蝗灾”为饥荒的三大元凶之一,并且指出了蝗灾多因“旱极”而起,危害也远甚于水旱。

  徐光启的看法被现代科学证实,蝗虫产卵的最佳产卵地就是含水量在1020的土壤。干旱时期水位消退,滩涂和裸露的河床给蝗虫提供了繁衍之所。多的时候蝗群可在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,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,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。

  繁衍出的蝗群以大量含水量较低的植物为食,快速成长,紧接着再度繁育,然后在飞到其他地方寻找充足食物继续繁衍。这种恶性循环会让原本小范围的旱灾扩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anding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